氣調冷庫保鮮原理是,在冷庫冷藏的基礎上提高冷庫貯藏環境的相對濕度,并人為地調節冷庫中特定的氣體成分,在維持水果正常的生理活動的前提下,有效的抑制呼吸、蒸發、激素、微生物的和酶的作用,延緩其生理代謝,推遲后熟衰老進程和防止變質腐敗,使水果更長久的保鮮。氣調冷庫的氣體調節就是將空氣中的氧氣濃度由21%降到3%~5%,即保鮮冷庫是在高溫冷庫的基礎上,加上一套氣調系統,利用溫度和控制氧含量兩個方面的共同作用,以達到抑制果蔬呼吸程度,從而達到保鮮的目的。
氣調庫分類
黑龍江氣調庫廠家溫馨提示:氣調庫有多種類型, 通常按用途、構造形式和氣調方法進行分類。
1.按用途分類
按貨物種類不同, 可分為水果氣調庫、蔬菜氣調庫和糧食氣調庫等。 因為果蔬的生理特性不同, 氣調貯藏的要求也不同。
2.按構造形式分類
有砌筑式、夾套式和裝配組合式等。
砌筑式氣調庫的構造與傳統的冷藏庫差不多, 只是圍護結構增加了氣密層。
夾套式氣調庫是在冷藏庫內, 另外其氣密性分別由原圍護結構和新增的氣密層來保證。
裝配組合式氣調庫采用新型的建筑材料彩鍍夾心絕熱板(又稱“三明治” 板) 裝配組合而成, 是現代氣調庫的主要形式。裝配組合式氣調庫又分為內結構架型和外結構架型, 當庫的建筑尺寸較小時采用外結構架型, 較大時采用內結構架型。
3.按氣調方式分類
只控制氧和二氧化碳氣體濃度的稱為一般氣調庫, 還要控制其他氣體濃度的稱為特殊氣調庫。一般氣調庫:庫內外壓差控制在200~300Pa 以內的稱為常壓氣調庫, 庫內始終維持較低負壓的稱為低壓(或減壓) 氣調庫。 在一般氣調庫中, 利用貯藏物呼吸作用降低庫內氧濃度的稱為自然降氧氣調庫, 而采用專門設備強制降氧的稱為快速降氧氣調庫。
氣調庫發展歷史
氣調庫中Z早的是由法國蒙利埃學院杰克教授愛丁·貝拉特率先開始研究了空氣成分對水果成熟的影響。
1821年,法國蒙利埃學院的杰克教授發表了研究成果,并獲得了法國科學院物理獎;
1860年,英國人率先建立了一座氣密性較高的儲藏庫,保溫材料選擇用鐵板作里襯密封,制冷方式選擇冰塊,實驗對象是蘋果,進行測試后取得較好的儲藏效果;
我國的機械氣調技術發展比較晚,1978年北京建造了一座50噸的實驗性氣調庫,后續又在廣州、大連和秦皇島等省份建立了氣調庫。
近幾年,我國的氣調技術發展速度快,許多水果、蔬菜的氣調儲藏在生產中大量應用,比如蘋果、蒜薹等地氣調儲藏等。